“镜”艺求精 不断超越|内镜下经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
来源:消化内镜中心供稿 | 发布:2021-08-18 | 浏览:7163
日前,我院成功为一例食道肿瘤患者实施内镜经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手术过程顺利,患者已痊愈出院。此技术集ESD技术、隧道技术和荷包缝合技术于一体,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为消化内镜领域尖端的技术之一。
今天,我们邀请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 严子兴来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STER。
58岁的林阿姨,上腹部隐痛不适已经半年多了,来到我院做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38cm近贲门见一约1.5X1.8cm隆起,表面光滑,考虑食道粘膜下肿物;次日行超声胃镜提示食道隆起(起源于第二层),有平滑肌瘤可能。
严子兴副主任对林阿姨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相关检查后,为其行内镜经粘膜下遂道肿瘤切除术(STER)。

【手术再现】在距门齿约33cm处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美兰配液,抬举充分后予Dual刀纵形切开黏膜建立隧道口,内镜进入黏膜下层,Dual刀逐渐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隧道内约距门齿38cm剥离处发现并暴露白色瘤体,见瘤体嵌于肌层内,予Dual刀、IT刀交替,逐层完整剥离瘤体并取出病变至体外,术程顺利,创面见少量渗血,分别予热止血钳电凝裸露血管止血,术毕予5枚钛夹封闭隧道口。
2008年9月,隧道内镜POEM首次用于治疗贲门失驰缓症;2009年Yoshizumi运用ESD剥离技术建立粘膜下遂道,标志着隧道内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2010年8月国内完成第一台POEM手术。
2011年上海中山医院徐美东等在POEM的基础上,运用隧道内镜技术治疗固有肌层的食管或胃黏膜下肿瘤,称为“内镜经粘膜下遂道肿瘤切除术(STER)”,随后隧道内镜技术用于切除病变≥1/2周以上,或全周食管粘膜早期癌病变。STER适用于食道粘膜下良性肿瘤、贲门粘膜下良性肿瘤患者。传统胃镜下切除病变术式ESD或EMR对于消化道的黏膜下肿瘤治疗,需要切除固有肌层的病变,极易发生穿孔,且有切除不净的可能;对于深层的黏膜下肿瘤治疗,有时可能全层切除而难以缝合,需要追加外科手术缝合,再通过定期复查胃镜随访,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延误治疗的风险。
STER技术在食管、胃食管结合部、胃窦等部位黏膜表面开一个小口,随后将内镜深入其中,在黏膜下层建立一个隧道,在直视下将肿瘤完整切除,不破坏消化管道的完整性,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手术的效果,减小手术风险。在肿瘤完整切除后,将黏膜隧道的开口使用金属夹进行夹闭,避免了消化道的穿孔,减少了术后消化道漏等并发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效果好、治疗费用低等特点。
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消化内镜检查或有消化系统健康问题,欢迎致电联系我们,也可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门诊楼四楼消化内镜中心咨询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