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次我所在的科室是针灸科,针灸科对于面瘫、耳鸣、腰痛等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以前在学校背诵的“四总穴”,也只是停留在记忆的层次。在针灸科实习后,有了更深的实践意义。针灸科常见的一类病人就是面瘫,带教老师在为面瘫的病人治疗时,都会取合谷穴,取“面口合谷收”之意。然后在配伍一些其他的穴位,如:颊车、翳风、太阳、阳白等。
“浅针”是我在针灸科了解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疗法。浅针来源于古代“九针”中的“鍉针”。鍉针的针型与手法原则,据《灵枢》记载:“身大、末圆,锐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浅针的施术特点是:只在表皮施术,没有进入皮肤。主任再给一个耳鸣的患者用浅针的搔爬手法,通过搔爬产生振颤,运用适当可消除针尖在肌肤上的痛感。
有一次我给患者面部做艾灸的时候,主任非常细心的指导我:艾灸的火芯不要对着患者的眼睛,斜侧的熏,这样灰也不会掉到患者的眼睛里面。我们要非常注重人文关怀。主任温柔的话语,让我感觉十分亲切。在针灸科自己的扎针能力也有了提高,该有对于穴位的记忆更加深刻。带教老师说我扎针速度不够快。指出了我的不足,让我有了进步的空间。在科室也会和学长学姐沟通,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有了努力的方向。
针灸科是我十分感兴趣的一个科室,加油!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中医学 陈应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