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杏林映像
以前总幻想着逃离冗繁的课桌,梦想着实习该是怎样的有趣与神奇;梦想着穿着神圣的白衣该是怎样的激动与热情;梦想着在那三尺病床上救死扶伤该是怎样的波澜壮阔。但,到了医院才发现,一切与梦想是那么大相径庭,却又息息相关。遵守与稳妥才是这里的生存法则。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就是学姐学长口中“最忙的科室”。还有甚者危言耸听说在呼吸科能准时下班就很不错了。然后,抱着“九死一生”的态度准备迎接所谓的“战斗”,却发现,这里也并不是那么可怕,有不厌其烦又和蔼的老师、有美丽又亲切的护士姐姐、有辛勤又善良的学长学姐。
我的带教是妍杰老师,早就对她的能力有所耳闻,重要的是,当她知晓我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实习生,呼吸科是我来这所医院实习的第一个科室时。这就意味着,我是一片白纸,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会,但是妍杰老师没有一点厌烦,反而觉得她责任重大,需要教会我以后一年内需要用到的技能,最直接的就是书写病历和医嘱开方。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说的一句:“在这里,不要把自己当做学生,要把自己当成临床的一线医生。”是了,只有把自己当成医生,在患者面前展现医生该有的情操与素养,患者才能把你当成医生。
在呼吸科,每天需要比老师提前半个小时到达病房,测量好自己管床病人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遇到呼吸衰竭的病人还需要测量的他的呼吸频率。初始,老师便让我管了4床病人,其中有一位病情较重的7床老爷爷,每天靠着呼吸机维持生命;有一位5床的董大爷,是个退伍的军人,医从性很好,很可爱的一位老爷爷,每天给他量完血压以后他都会向我敬个礼;还有6床和蔼的波波大爷,每天早上都亲切地和我打招呼,还有33床的周阿姨,总是笑呵呵地谢谢我为她测量生命征……
依然记得,许是老师太过相信我的能力,在简单了解新入患者的情况后,让我独立去向新患者问病史,于是乎,我迎来了第一个病人。浆糊似的问答让我颇感压力,按着以前见习积累的经验问了一轮下去,信心满满地回去回复老师,结果老师几个简单的问题就把我打回原形:“发热是早上还是白天还是夜间?温度是多少?有没有采取什么降温措施?高血压是怎么得出来这个的?在哪个医院做过检查?最高压是多少?有没有系统地做过降压治疗?……”不晓得我那天到底跑了几趟病房反复向患者问诊,不知道患者是否厌烦,总而言之,很谢谢患者那么配合我。
最难以忘怀的是,刚去的第一天,张主任就简明扼要地说,我们呼吸科,最典型的就是要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和诊疗方案,一定要记住。但是刚来的兴奋并没能让我记住主任的这句话,于是乎,在一次铎铎主任查房的时候,我没能准确说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个诊断标准,当时很是惭愧,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后来在小伙伴救场的情况下,尴尬地结束了这次对话。于是下了班以后,立马啃着书,背个底朝天,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铭记这5个标准。
人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觉得平凡可贵。如果仰望梦想是一种人生的姿态,那么蓝天碧宇的广袤,星空月夜的深邃,一定会呈现出一份烟云寂静,更能沉淀一颗优等的心,从而散发出一种光洁之美,在一颗心里安放一个谦恭的灵魂,涵养一枚至温的人品。踏在这圣洁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对抗病魔,救死扶伤。我准备好了,你呢?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院 2013级中医学专业林钰婷